2012年,桃源县人民政府委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展了规源县硒资源调查研究》课题,对桃源县土壤、饮用水、粮食等进行了硒咨湄定点采样和检测分析,历时2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雛昆利研究员及其课题组成员三次在桃源县境内,采集基岩、土壤、粮食、水样600余份,检测分析总硒含量和部分样品中微量元素( As 、 Cu 、 Cd 、 Zn 、Mn248等)含量。探讨桃源县环境中硒的分布规律,统计推测桃源县硒资源面积,绘制桃源县土壤硒含量分布点图,形成了调查报告,证实桃源县土壤天然硒咨源丰富,已查清占63%的全县土地面积中,硒含量小于0.4mgkg的贫硒土壤仅占总面积的10%,约66万亩;大于0.4mg/ kg 的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50%,达330万亩;大于1mg/ kg 的高硒土壤呈条带状或者点状分布在牛车河、钟家铺、理公港、观音寺、陬市、荼庵铺、沙坪等地,占总面积的3%,约20多万亩。
调查结果表明:桃源县存在着丰厚的天然富硒资源,是我国一个难得的长寿和富硒并存的区域。桃源土壤硒含量大于1mg/ kg 的天然高硒区,富硒程度和富硒面积与世界硒都﹣湖北恩施的富硒面积和富硒程度相当。土壤硒含量大于0.4mg/ kg 的天然富硒区域面积远远大于湖北恩施土壤硒含量高于0.4mgkg的区域面积。这一发现为桃源县做大做强富硒农业,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