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宣传,普及硒相关知识
结合各类科普宣传、科技服务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富硒功能农业知识;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餐博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富硒产品,提高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公众影响力。
2.抓科技,提高富硒技术水平
通过整合粮食、蔬菜、林果、中药材及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一支富硒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富硒产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及成果引进转化等科研工作;借助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等合作单位在技术力量、科技成果、专家及人才方面的优势,促进济源市富硒产业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
3.抓基地,带动富硒产业发展
依托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建设富硒粮食(水稻、小麦)、富硒杂粮、富硒果品(苹果、葡萄、梨)、富硒蔬菜等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培训、示范观摩等活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规模化发展富硒产业;以打造富硒邵原和富硒王屋示范镇建设为切人点,联合河南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规划邵原富硒产业园及王屋山富硒产业带,以富硒特色农业为主题融人生态旅游,发展“接二产、连三产”的新模式,促进了镇村经济的健康展。
4.抓品牌,打造济源特色产品
围绕西正大米、邵州苹果,南山葡萄、马村酥梨等济源市特色农产品,实施富硒品牌开发,通过注册商标,创建富硒品牌;通过加强技术跟踪服务与产品检测,严把富硒产品质量。目前,邵原镇的富硒苹果和富硒小米、富硒红薯和富硒鸡蛋、承留镇的富硒葡萄、五龙口镇的富硒大米、万洋“硒百康”“希健”麦芽粉等都已初步形成品牌。
5.抓主体,培育产业发展龙头
将济源市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富硒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成立“济源市富硒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通过富硒产业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科技服务等,逐步培育﹣批富硒农产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济源市富硒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