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生产技术管控。各企业、基地要严格按照省质监局颁布的64项技术规程来进行富硒食品生产,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操作,从生产源头上把好关;二是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以富硒食品生产基地为重点,设立产地环境监控点,对水质、土壤进行监控与送样检测,掌握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实施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农业投人品监管。在经营环节上深人推进农药经营条件审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各乡镇加强日常监测,确保富硒健康食品基地在生产、收储、销售环节全覆盖;五是加快富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建设。建好湖南硒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争取进人全国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发起单位,结合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官现状,同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平台建设,采取企业申报、主管部门审核的方式选取规模企业、富硒标准基地、农资店、检测主体进行可追溯建设试点,逐步全县推广,实现主要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的全覆盖。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全县各乡镇特别是基地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基地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产业,集中发展“一镇(村)一品”富硒产业,采取“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市场化运营,打造完整的产、供、销、科、工、贸产业链,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抓好健康扶贫。坚持“二自”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倡议推广“2112”科学补硒工程,提倡毎个农户种植2亩左右富硒主要作物、养殖1头或1群富硒畜禽、水产、种植1亩左右富硒瓜果、栽种2分左石富硒蔬菜,实现自产自食富硒楗康食品的目标。
抓住县委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的契机,加大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涉硒企业基地自身管理、科技、营销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合作研发、成果人股、成果买断转化、驻点指导等办法,推动“天源硒十生物转硒法”技术应用,既要注重本土科研开发成果的应用,又要注重名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引进,富硒健康食品开发要向营养强化剂、康养保健品、功能膳食品方向纵深发展;利用已建立的院士工作站、教授工作站等平台,加强重要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