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中国富硒产业第一市,从分析产业价值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影响立业发展关键因素看,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有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ー)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经营不善
现有企业普遍“重厂房轻设备、重生产轻营销、重包装轻品牌”,导致其规模偏小、设备落后、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营销能力低、销售半径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经济效益低。在编制《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年)》期间,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调查表明:龙头企业规模62%在5000万元以下,超过亿元的仅占13%。86.5%的企业从事普通食品生产,没有一家企业做有机硒提纯,龙头企业对富硒产业发展的牵动力小。
(二)贸易上“把金子当铜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细分市场、瞄准市场是营销策略的必然。90%企业广品检测含硒,只有20%在营养成分标签上标硒,有“富硒专用标识”的仅占10.5%。有74%的企业在安康及其周边销售,销售对象不是“缺硒地区、缺硒人群”,富硒产品“金子当铜卖”“千里马当驴使”,贬低了硒的珍贵价值
(三)硒是斑点状分布,产品含硒不稳定
安康市硒地理分布是:秦岭少、巴山多;巴山西段少、东段多。微生物动植物转化硒的能力有高、低差异。即便是同类作物、同一地块,因降雨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收获的早晚等,其产品的含硒量不同。最明显的是茶叶,清明前、后10天的茶,其含硒量差异很大。如此,富硒农产品的特点是:同类动植物含硒量高、低不一,因检测硒含量而成本剧增,80%企业放弃对产品含硒量的逐批检测。
(四)统筹协调不力,人财物合力不足
从全国层面上看,安康市生态环境优良、水资源丰富、动植物多样和土壤富硒,是上天赐予安康人民独特的珍贵财富。但是,时至今日,安康“富硒产业”并非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主管领导及其机构多变,长期没有战略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导致产业发展导向摇摆不定,人、财、物投向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