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园区和基地建设。整合资金、技术、项目到园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引导、引进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人园集聚发展,形成富硒产品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推动富硒产业发展。企业要着眼长远,扩大建设原材料供应基地,走种、养、加工一体化的路子,进而构建一个从农业生产、加工到营销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金阳光、金阳等一批新型富硒产业龙头企业,扶持环宇、绿雏等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富硒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引导富硒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逐步使他们做大做强。支持富硒企业或农村富硒专业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有效使用农业“三品”证的标志。
三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突出规惧”的原则,立足平安区实际,确定和培育有利于富硒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的马铃薯、燕麦、大蒜、蛋鸡、牛肉、羊肉等主打品种,以此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带动整个富硒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研发高、中、低档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拉开产品档次,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做到面向高档市场、中低档市场“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