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对于生命元素硒的需求主要通过膳食摄人并由消化道吸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饮食习惯差异的制约。1966年在美国举行了第一届生物和医学领域中硒的国际研讨会,提出了硒是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1973年 WHO 专家委员会按当时的判别标准,将包括硒在内的14种微量元素确定为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硒元素是否为人体所必需。由于各地区土壤、水和食物中硒含量和存在形式不同,每人每天摄人的食物品种及数量不同,硒的摄人量和吸收量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达10倍)。1984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应量”与我国的《膳食指南》中,把硒和能量、蛋白质、几种重要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碘等并列为15种每日膳食必需营养素。
通过湖北恩施高硒地区居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819士126)μ g / d 是人体摄人的最大安全剂量( NOAEL ),同时也有个体展现出600ug/ d 为最大安全剂量。考虑到相对小一些的不确定系数( UF ),根据每日最高安全摄人剂量推算每日允许摄人剂量,计算出硒每日最大安全摄人量为400μ g / d 。孕妇和哺乳期人群对硒的摄人量要高于一般同龄女性。在此基础上,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我国居民膳食硒营养参考摄人量( DRIs )做出相应修订,成年人每日推荐摄人量为60ug/ d ,孕妇为65μ g / d ,哺乳期为78μ g / d 。
2017年中国卫生与计划委员会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 WS /T578.3-2017《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3部分:微量元素》对不同年龄段微量元素硒摄入量推荐量与限制量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