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土壤硒含量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所种植的农作物中的晒含量也存在差异。是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生产的小麦和水稻中硒含量的比较,可以看出,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生产的小麦中硒含量较高,而斯堪的纳维亚、利比亚、英国和希腊等国家的小麦硒含量较低;美国和印度所生产的大米硒含量较高,而主要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如中国、埃及和泰国,市场上大米的硒含量都较低。土壤及谷物中硒含量的差异直接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居民的硒摄人量。据统计,全世有42个国家和地区大约10亿,人处于硒营养缺乏的状态。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居民的硒摄人量相差很大,在中国、沙特阿拉伯、捷克、布隆迪、新几内亚、尼泊尔、克罗地亚和埃及等地均发生过缺晒导致的克山病,病区居民硒摄人量低于30μ g / d ;埃及、比利时、巴西、英国、法国、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土耳其、波兰、瑞典、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斯洛伐克、希腊、荷兰、意大利、中国、奥地利和爱尔兰等国家存 在居民人均硒摄人量小于 WHO 推荐值40μ g / d 的硒缺乏地区;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和芬兰居民硒摄人量在55~100μ g / d ,属于低硒到中硒地区日本、美国和加拿大是中硒到高硒地区,居民的硒摄人量为100~200ug/ d ;委内瑞拉平均硒摄人量为200~350μ g / d ,是高硒地区。
目前,为了增加居民饮食中硒的摄人量,提高人体硒水平,有些国家已经在大范围内通过生物强化作用(如施用硒肥)来提高农产品中硒含量,国外的富硒农业在快速发展中。
芬兰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成功地利用生物强化法来提高农作物中硒含量的国家,也是世界范围内实行全民补硒的一个成功案例。芬兰是天然缺硒的国家,且其土壤中硒的可利用率很低,在20世纪70年代,居民人均硒摄人量不足30μ g / d 。1984年,国家强制性法案要求肥料中加硒,以此来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从而增加居民饮食中的硒摄人量。1984-2001年,芬兰施加了含硒较盐的肥料后,农产品中的硒含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春小麦和冬小麦中硒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倍和10~12倍,居民的硒摄人量也从最初的25μ g / d 提局到丁125ug/ d 。
英国也是一个缺硒国家,英国本土种植的小麦中硒含量较低。有学者分别于1982年、1992年和1998年调查了452种用于烘烤面包的小麦粉中的硒含量水平,结果显示面粉中硒的含量范围0.006~0.858mg/ kg ,均值和中位值分0.032mg/ kg 和0.022mg/ ko (鲜重计),且调查面粉中有91%的样品硒含里低于0.05mg/ kg 。而日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看英国小麦目给率的提高,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笙国家洪口的高硒含量小麦的数量大幅度下降,居民的日硒摄人量也因此降低。调查发现,1970年,英国人均硒摄人量为60μ g / d ,到1994年降至43ug/ d ,到2005年只有35μ g / d 。为了提高小麦中硒的含量,提高人体硒水平,英国开始尝试施加硒肥,小麦中硒的含量从0.035mg/ kg 提高到了1.8mg/ kg ( Hart ,2011)。英国人补硒的主要途径是从食物中摄人,其中肉类、面包和谷物是英国人补硒最主要的几种食物来源,约占整个国家补硒比冽的1/2,鱼类、奶制品、饮料和蔬菜水果等也是较为重要的补硒来源。